《大安市衛生健康“十四五”規劃》政策解讀
一、編制背景及依據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全市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服務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推進健康大安建設。依據白城市政府辦公室《白城市“十四五”衛生健康規劃》(白政辦發〔2022〕27號)和《大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市衛生健康局于2022年12月啟動《規劃》編制工作。
二、起草過程
在編制過程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工作方案,明確組織領導架構、工作體系和推進機制。二是強化《規劃》銜接,緊密銜接白城市政府上位規劃,其核心精神和主要任務予以充分體現;緊密銜接《大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確保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與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廣泛征求意見,《規劃》起草過程中,多次組織開展座談交流、實地調研,并向市直相關部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有關專家、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建議,對各方面反饋的修改意見進行了認真分析與研究,并在規劃的修改完善過程中予以吸納和體現。四是嚴格履行程序,《規劃》履行了公眾參與、集體討論、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法定程序。充分利用群策群力,開門編規劃,征求專家、群眾意見。
三、工作目標
到“十四五”末期,基本建成全面覆蓋、布局均衡、優質高效、保障有力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全市衛生健康資源總量適度增加,健康大安行動成效顯著,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提高1歲左右,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同比例提高。
四、主要內容
《規劃》全篇共有10個章節。
第一章主要闡述了《規劃》編制的基礎現狀,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指標。
第二章至第九章,主要明確了重點發展任務,概括起來主要是8個方面:一是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守護人民安全和健康;二是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扎實推進健康中國行動;三是全方位全周期提供健康服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四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體現醫療公益性;五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體現服務更優質;六是堅持傳承精華與守正創新,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體現中西醫并重;七是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助力健康產業發展,體現大健康理念;八是加強支撐與保障,夯實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基礎,體現機制更健全。
第十章提出了確保《規劃》落地落實的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各方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強化監測評價。
五、主要特點
一是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把公共衛生作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底線”和“基礎性”任務,健全以縣(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干,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軍民融合、防治結合、全社會協同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全面提升疾病預防控制、早期監測預警響應、傳染病疫情救治、醫防融合等能力,筑牢重大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安全發展。
二是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規劃》全面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部署,將“扎實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直接寫入章節標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強調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針對影響健康的前期因素,突出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源頭防控的健康維護方式,普及健康知識、推廣全民健身、關注心理健康、促進健康環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針對婦幼兒童、老年人、殘疾人、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健康需求,采取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強化全周期精準干預服務;針對現階段威脅健康的重大疾病,不斷完善防治策略,突出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實現早診早治早康復,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預防為中心轉變。
三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食品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健康新業態、新模式。優化醫藥健康產業布局,加強醫藥健康領域技術創新,提升我市醫藥健康產業核心競爭力。
四是突出項目支撐保障作用。更加注重發展公共衛生和醫防協同,更加注重健康影響因素的早期干預,更加注重老齡、嬰幼兒等全生命周期照護,更加注重“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更加注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更加注重衛生健康領域補短板強弱項,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六、指標體系
《規劃》圍繞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資源、健康服務、健康保障五個方面,共設置主要健康指標20項。
(此件公開發布)